一、关于汤圆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汤圆的外表和味道的词语有:八珍玉食、山珍海味、食指大动、津津有味、五味俱全。下面分别来介绍这些词语。
【出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释义】:有着美食的宴会我邀请你来参加,有千言万语想要对你张生说。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珍美的食品。
【解释】: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出自】: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
【释义】:山珍海味随处可见,各种肉类美食像吃瓜子一样容易。
【示例】:调补剂不一定象~那样适味可口。◎闻一多《邓以蛰〈诗与历史〉题记》。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山肴野蔌、山珍海错、美味佳肴、珠翠之珍、炊金馔玉、八珍玉食。
【反义词】羹藜唅糗、家常便饭、熬姜呷醋、残羹冷炙、朝齑暮盐、粗茶淡饭、杯水粒粟、熬肠刮肚、淡饭清茶、残杯冷炙、稀汤寡水、清茶淡饭、清汤寡水。
【解释】: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出自】:《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释义】:楚国人献给郑灵公一只大甲鱼。公子宋和子家将要进见,走在路上,公子宋的食指忽然自己动了起来。
【近义词】垂涎欲滴、大快朵颐、垂涎三尺、狼吞虎咽。
【解释】: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出自】: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释义】:好诗愈;读越觉得津津有味;可以看到理胜的文章;大胜过其他人带来美好的词。
【示例】:话是这样说,可是谈起理论,许宁还是一套套地向道静谈得~,头头是道。◎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饶有兴趣、饶有趣味、兴致勃勃、津津乐道、有滋有味、聚精会神。
【反义词】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兴味索然、枯燥无味、如嚼鸡肋。
【解释】: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出自】:《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释义】:酸、苦、甘、辛、咸等多种美味,人在一年十二个月中所吃的不同食物,这是互为基础的事情。
【示例】: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那羹本~。◎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
二、汤圆的来历是什么
1、来历: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的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所兴起的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板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软糯,回味无穷。
2、同时,汤圆象征合家团圆美满,吃汤圆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3、寓意:汤圆寓意着团圆、美好,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4、吃汤圆是汉族人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宁波汤圆”是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节庆时间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故至汤圆又叫“浮元子”。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古人有诗云:“宁波家家捣米做汤圆,知足常乐又一天。”
三、汤圆的简介
汤圆,别称“元宵”“汤团”“浮元子”,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
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然而,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而在南方某些地区,人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会习惯吃汤圆。
位于苏州吴门米粉店,以糯、粳米粉镶配,包以由鲜肉、玫瑰猪油、豆沙、芝麻、桂花猪油等五种配制的馅心。该汤圆甜咸皆备,为脍炙人口的江南风味。创造于民国!
先将大红枣煮熟去核擦泥,猪板油去膜用刀拍碎,两者加白细砂糖搓成馅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小汤圆,芝麻炒熟和白细砂糖研成细末成炒面,将煮熟的小汤圆在炒面中滚一圈即可,吃时油润绵软。
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四种甜馅料,将汤圆皮分别包入四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将四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特点是软滑细腻,四种味道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