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当了多少年的皇帝(李治后面是哪个皇帝)

日期:2024-04-20 12:17:26 作者:

李治当了多少年的皇帝(李治后面是哪个皇帝)

大家好,关于李治当了多少年的皇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李治后面是哪个皇帝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李世民当了多少年皇帝

李世民当了23年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上,626年李世民登基为帝,649年驾崩,一共在位二十三年,死后太子李治即位。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就非常的有谋略,帮助父亲登上了皇位,被封为了秦王,但是李世民的父亲因为立谁为太子,一直犹豫不定,最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兄弟,这才被立为太子。

不久之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李世民在位期间进行一系列改革,发展科举制度,注意选拔统治人才,体察民情,得到了百姓的赞赏。

李世民不仅对于自己的国家治理有房,还击败东突厥巩固了边防。在民族关系上实行较为严等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曾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可见其威严。

唐高宗李治当了多少年皇帝啊 唐高宗李治当了多久皇帝啊

1、唐高宗李治当了35年皇帝,公元649-683年在位。

2、唐高宗(628—683)李治,唐代皇帝,汉族。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字为善。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享年56岁。唐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贞观五年(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十七年,李承乾谋杀李泰未遂。事发,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次年(650)改元永徽。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高宗即位起初四五年间由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太宗女高阳公主嫁房玄龄子遗爱。高宗即位,贬遗爱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年),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谋反。事发,遗爱被杀,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公主等均赐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巩固。

历史上,李治当了多少年皇帝

李治当了34年皇帝(公元649-公元683)年在位。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于贞观二十三年继承大统,是为唐朝建国之后的第三位皇帝。李治二十二岁成为一国之君,五十六岁寿终正寝,总共在位三十四年。

这三十四年间,他先后经历了改立皇后、处死公主、驱逐外戚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励精图治终与天后武则天一同开创了盛世大唐的后贞观时代。

扩展资料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后因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相继被废而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

显庆二年(657年),高宗颁布《建东都诏》,改洛阳宫为东都,实行两京制。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

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百济(660年)、高句丽(668年),唐朝版图达到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二年。

永徽六年(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于唐,李治遂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至龙朔三年(663年),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占平壤,灭亡高句丽。

在李治登基后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破乙毗射匮可汗,自号沙钵略可汗。永徽六年(655年),唐遣程知节西击沙钵略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

至显庆二年(657年),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奔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被擒。西突厥亡。李治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

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治

李治当了多少年皇位

李治当了三十四年皇位。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贞观二年六月庚寅日(628年7月21日),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封晋王,后太子李承乾与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李治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使得“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永徽六年(655年)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

李治为政的举措

缓和矛盾: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使“贞观之治”出现危机,李治登基后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带就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再次尖锐。李治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

人事方面:即位之后,重用太宗旧臣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颇有贞观之治之遗风,永徽二年(651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

编纂法律:永徽三年(652年),编成《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当时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声明: 本文由电商资源网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