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东京梦华的演出概要
剧本由经典的八首宋词串联而成,演出围绕宋词的意境而渐次展开。剧中熙熙攘攘的宋代市井风情,都城东京汴梁的繁荣与奢华。友帮邻国来朝的气势,战争的悲壮,祝福的寄托,整个演出场景是“闹”“静”交错的大写意的水墨画。传颂隽永的宋词,代表了宋代东京的市井生活和社会风貌。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苏东坡的《蝶恋花·花褪残红》、柳永的《雨霖玲·寒蝉凄切》等,最后以苏东坡的《水调唱头·明月几时有》结束,经典,传神,意境深远。以南唐李后主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暗示大宋王朝的建立,一个辉煌时代的开始;接着一幕是北宋汴河漕运的热闹场面;然后是清明踏青,秋千上的少女打着红伞,勾画出了一个清新明朗、春意盎然的画面;紧接着是宋代词人柳永的爱情故事,营造出情人之间难舍难离的凄美的意境;接着是万国来朝的盛世、战争、杨门女将、满江红。最后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歌曲中,载着千年的祝福和千年的辉煌,走向现代。
大宋东京梦华演出时间
大宋东京梦华演出时间为每天20:10-21:20。
《大宋·东京梦华》是由实景演出策划人梅帅元创意,知名实景演出导演张仁胜执导,中国大型宋文化主题公园——开封清明上河园出品的大型实景水上演出。《大宋·东京梦华》演出时长70分钟,由700多名演员参与演出,是中国实景演出的又一力作。开放时间是全年20:10-21:20。
这项演出是一卷关于北宋王朝鼎盛时期的印象画卷,是《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的历史再现。它运用《虞美人》《醉东风》《蝶恋花》《满江红》等八首耳熟能详的经典宋词及其意境,勾勒出北宋都城东京的历史画面。
整场演出共分为六幕四场,分别为《序·虞美人》、《醉东风》、《蝶恋花》、《齐天乐》、《满江红》、《尾声·水调歌头》,豪华的场景,经典的宋词,高科技的舞美,带给广大游客的是强烈的视听震撼,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北宋京都汴梁的盛世繁荣。
演出看点
1、飘动在水上的菊花舞台
漂动在湖面上的菊花晶莹剔透,绽开后还能释放出五彩霞光,花心更有十二位身着宋装的歌女舞动乐器,美妙动听。随着剧情变化,水上栈桥自由移动,开合自定,场景堪称神奇。
2、射出万道金光的宝殿
演出开始,场内灯光熄灭,远处的宝殿释放出炫目的光彩,全场瞬间亮如白昼,万道金光直射长空,数百面大旗随之舞动,士兵呐喊声声,场面恢宏壮观。
3、上元夜的热闹场景
在上元夜部分,街道场景设置紧挨着观众席,宋朝百姓突现其间:小商贩,文人骚客,官人,僧侣,川流不息;奔跑玩耍的孩子们,踩高跷的人们,热烈的舞蹈,还有迎亲的队伍从中穿过。唢呐声,鞭炮声,喧闹声,声声入耳。推车上那热气腾腾的豆糕,也让人垂涎三尺。
4、水面飘来的踏春少女
一队绿衣少女手执红纱伞踏江而过,其间,江面变成橙红色;随后,另一位少女乘着秋千,飘然而下,掠过湖面,打出点点水花。
5、色彩斑斓的柳树
这条根据《清明上河图》复原而成的街景,栽满柳树,且能配合不同的场景,变换色彩,忽而翠绿,忽而火红,忽而闪烁,成为演出的点睛之笔。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宋·东京梦华
大宋·东京梦华的历史背景
千年之初《纽约时报》曾有一篇著名评论。那是一篇特意用汉语作标题的文章,题目是《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在那篇文章里,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多次以宋都东京作为参照来警醒世人:“我们这些纽约客切不可狂妄自大,回望中国中部消失在历史尘埃里的大都会开封,也许会使我们更清醒。”他在文章中这样列举“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公元1000年是中国的开封,公元1500年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公元2000年是美国的纽约”,“今天的开封肮脏贫穷,连个省会也不是,地位无足轻重,所以连机场都没有。这种破落相更让我们看清楚了财富聚散的无常。11世纪的开封是宋朝的首都,人口超过一百万,而当时伦敦的人口只有15,000左右……”然而,开封的荣耀与衰落并没有被淹没,反而在《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得到了形象、详细的记录。在张择端那幅长达5米多的长卷上,亭台楼阁,勾栏瓦肆,漕运虹桥,城阙通衢,勾勒出一幅盛世景象。在宋都繁华的亲历者和知情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如此写到:“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真切地记录了当年东京的风俗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