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均收入世界排名
不得不说,英法两国的人口总和基本上和中国的湖南省、安徽省相当。2021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额为23176.67亿英镑,按当时汇率计算,相当于约3.18万亿美元。以英国的GDP总量来说,是中国山东省的两倍多,大致相当于山东省和江苏省的总和。2021年,英国人均GDP为4.6万美元,与法国基本持平,明显低于德国,高于日本和韩国。
2021年,德国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至于韩国和日本的人均GDP,在3.5万到4万美元之间。作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英国在金融、零售、医药、旅游、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实力雄厚。比如金融业,英国首都伦敦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作为一个岛国,英国需要进口很多资源,这和日本很像。
目前,英国的GDP排名世界第五。2019年,印度GDP总量超过退居世界第六的英国。然而,2020年,英国的GDP总量将再次超过印度,继续保持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地位。欧洲主要经济大国中,英法德各有所长,并列为三驾马车。
历史上,英国曾经是一个日不落的帝国。众所周知,从16世纪开始,西方国家进入大航海时代,建立了庞大的殖民体系。当然,西方国家为了殖民地和利益互相争斗。英国后来居上,打败了荷兰、西班牙、法国等强国,逐渐成为著名的日不落帝国。作为一个岛国,英国一直奉行大陆平均主义政策。
为了防止欧洲大陆出现过于强大的国家,从而威胁到英国的地位。英国经常联合第三个孩子一起牵制第二个孩子。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第二次科技革命之后,一些新兴国家对英国造成了很大的挑战。1895年,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英国。1905年,德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英国。德国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与英法展开全面霸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法虽然打赢了战争,但伤得很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经常遭到德国的轰炸。1945年,二战结束后,英国基本处于衰落状态。此时,美苏早已开始了紧张的冷战。依靠西欧国家的力量,根本挡不住强大的苏联。
美国开始向西欧国家提供大规模援助,从而对抗日益强大的东方阵营。再加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刺激,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迅速。英国的地理位置很好,是牵制苏联的重要环节。英国作为一个老牌强国,在很多方面都有很深的家庭背景。当然也有各方面的挑战。
言归正传,谈谈英国的工资水平吧。2023年4月,英国出台最新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类似于西欧国家,采用的是时薪。目前英国最低时薪为9.5英镑,折合人民币约76.9元。按照每天工作7小时,每月工作22天计算,总计1463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1800元。前提是能一天工作7小时,一个月工作22天。
根据英国统计部门的数据,2023年3月,英国平均月薪为2460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99万元。对于这个平均工资,很多英国上班族并不认可,认为自己的月薪根本没有那么高。当然,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上班族工资收入差别很大。
英国的医生、律师、金融家、飞行员、大学教师、投资分析师等行业的平均年薪在5万英镑以上。平均每月4160多斤,折合人民币33000多。这个群体在英国属于中产阶级,普通上班族根本达不到这个收入。大多数英国上班族的平均年薪在2.5万到4万英镑之间,折合人民币20元到32.3万英镑。
比如英国小学教师的平均年薪只有28773英镑,平均月薪只有2397英镑。英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首都伦敦及周边地区工资水平最高。至于索森德、哈德斯菲尔德、贝尔法斯特等城市的工资,只有伦敦的一半左右。此外,英国像法国和德国一样,有非常详细的税收计算。比如一个月薪3000英镑的上班族,扣税后大概2300英镑。
最后说一下英国的房价。2023年4月,英国平均房价为260771英镑(每套),折合人民币210多万。至于英国首都伦敦,平均房价为692828英镑,约合人民币560万元以上。当然,伦敦市中心的价格更高。例如,伦敦几个核心区域的平均房价超过100万英镑。核心区均价超过170万英镑,已经很高了。
相关问答:2021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
2021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如下表:
2023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了最新测算的2021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本年度,各国以美元计价的GDP普遍出现大幅上涨,其原因一是2020年数据受新冠疫情影响比往年偏低,本年有所恢复。
本年度,中国人均GDP排世界第60位,位居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巴西等人口大国之上,即将迈入准发达国家门槛。中国接下来的赶超目标,是罗马尼亚、波兰等有代表性的东欧国家。目前比中国人均高的59国,人口合计13.3亿;比中国人均低的127国,人口合计49.5亿。
中国人的人均收入在世界排第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幸福感也逐步增强,中国人均收入也是不断提高。
中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实行对外开放,如今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超级大国。然而,尽管拥有巨大财富和许多富豪,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上的排名在第81位左右。这反映出中国正面临的复杂挑战。
过去40年来,中国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是消除绝对贫困,如今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收入。不过,这也表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都蕴含着进一步大幅上升的潜力。
疫情前就已显现的两大全球经济驱动力仍将继续存在。一是数字和数据革命;二是印太地区正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美中两国是这两种驱动力的核心,而中国在国际投资者眼中将变得比以前更重要。世纪之交,中国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仅为3%,如今该占比约为18%,到2030年则有望超过1/4。
“中国制造”成为本世纪前10年占全球主导地位的字眼,中国商品无处不在。此后,随着中国的财富与日俱增,“中国购买”也变得至关重要。中国企业变得更加国际化。中国的全球视野也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得以显现。
与此同时,挑战显而易见。中国内部的债务水平较高,因为个人和企业都借钱并提升杠杆率。其中大部分借款都被用于有效投资。否则中国经济怎能如此迅猛增长?但其中也不乏投机行为。
世界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家排名是什么
10-6名:澳大利亚:人均收入5.12万美元;爱尔兰:人均收入5.12万美元;丹麦:人均收入5.32万美元;冰岛:人均收入5.37万美元;新加坡:人均收入5.55万美元。5-1名:美国:人均收入5.77万美元;卡塔尔:人均收入7.37万美元;挪威:人均收入7.49万美元;瑞士:人均收入8.29万美元;卢森堡:人均收入10.67万美元。
拓展资料: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6523元,增长9.0%。]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2019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021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2020年名义增长12.6%。
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
2016年0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超过同期6.9%的GDP增速。
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6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