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云冈石窟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1、云冈石窟的佛像真是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特别是第八窟那个五头六臂的鸠摩罗天更是惟妙惟肖。
2、佛传故事浮雕构图精巧,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潮流,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时期的雕刻十分接近。
3、面对如此美妙的石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倾听导游的讲解,拍下可以拍的一切,从内心里希望今后的云冈石窟将能以更完整更多的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我们能保留住这世界文化遗产,供后人瞻仰。
4、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5、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云冈石窟经典评价
1.云冈石窟的历史渊源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运城市南郊五公里处的悬崖之上,是一组保存较完好的北魏时期雕刻石窟。它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386年,北魏时期的晋阳迁入平城,平城便成为当时的都城。在公元460年至494年期间,平城就由当时的北魏宗室所掌管。而当时的北魏皇室,则迁居到了霸城(今河北省定州市)。
2.云冈石窟的艺术特色
云冈石窟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深刻的佛教文化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它是古代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中最早形成的石窟之一。窟内共有45个洞窟,廊堂长达1.5公里。在每个洞窟内,都刻画着佛陀或佛教经传的场景,每个场景都有着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表现力,让人不禁感叹于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水平。
3.云冈石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云冈石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首先,它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代表之一。其次,云冈石窟中刻画的佛教经传和众生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更为后世提供了很多的文化素材。此外,云冈石窟的雕塑风格对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云冈石窟的保护与利用
云冈石窟的保护和利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保护云冈石窟中的文物,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例如在洞窟入口处设立了空气净化设备,禁止游客在洞窟内吸烟、闪光等,以保护石刻不受污染。同时,为了更好地利用云冈石窟进行文化旅游,政府也在洞窟旁建设了博物馆和景区,方便游客欣赏和学习云冈石窟的文化艺术价值。
5.云冈石窟的未来发展
云冈石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和艺术价值。未来,我们希望云冈石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喜爱它,同时也期待云冈石窟能够在国际上发挥更为重要的文化和艺术影响力,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云冈石窟的不同历史评价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现存的云岗石窟群,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1]云岗石窟位于山西水同市西北的武州山北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多躯。
云岗石窟创建于公元450年,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5个大石窟(第16-20窟),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最大的是第6窟(魏孝文帝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公尺,中央直立一个宽约60平方米的大塔柱,上连窟顶,整个塔柱和洞壁嵌满了大小佛龛和多种装饰,找不出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隙。云岗石窟大部分是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作品。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有雄健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
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云冈石窟景观(一)(20张)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
详细可参考:百度百科“云冈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