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变成书的过程(怎么用纸做一本书)

日期:2024-02-27 01:44:19 作者:

纸变成书的过程(怎么用纸做一本书)

一、纸张的制造过程(8个步骤)

1、木料去皮。原料有很多,这里用木头作原料,质量好。将用来造纸的木料放进滚筒,去掉树皮。

2、切削。把去皮后的木头放进削切机。

3、碎木蒸煮。将碎木片送入蒸煮器。

4、接着用大量清水对纸浆进行洗涤,并通过筛选和净化把浆中的粗片、节子、石块及沙子等除去;

5、再根据纸种的要求,用漂白剂把纸浆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着利用打浆设备进行打浆。

纸浆送入造纸机。这一步,纸浆会被去掉一部分水分,变成湿湿的纸浆带,其中的纤维会被滚筒轻轻地压在一起。

6、水分挤压。纸浆沿着带子移动,再去水,变得更紧密。

7、熨压。表面光滑的滚筒,将纸表面熨压光滑。

8、裁剪。将纸张放到机器里面裁剪到标准的大小。

造纸生产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二、树是怎么变成纸张的

1、木料去皮。原料有很多,这里用木头作原料,质量好,将用来造纸的木料放进滚筒,去掉树皮。

2、切削。把去皮后的木头放进削切机。

3、碎木蒸煮。将碎木片送入蒸煮器,接着用大量清水对纸浆进行洗涤,并通过筛选和净化把浆中的粗片、节子、石块及沙子等除去。

4、随后利用打浆设备进行打浆,纸浆送入造纸机,变成湿湿的纸浆带,其中的纤维会被滚筒轻轻地压在一起。

5、水分挤压。纸浆沿着带子移动,再去水,变得更紧密。

6、熨压。用表面光滑的滚筒,将纸张的正反两面熨压光滑。

7、裁剪。最后将纸张放到机器里面裁剪到标准的大小,这样纸张就成功的制作好了。

在选择纸张的规格时,除了要注意纸张的幅面尺寸,还要选择合适的定量。一般在满足印刷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定量较小的纸张,这样可以降低出版物的成本。

1、在所用纸张的品种和规格选定以后,还要十分慎重地选择纸张的质量等级。也就是说,要熟悉各个造纸厂各种产品的特点和质量状况,并随时了解和掌握其变化情况。

2、在所选用的纸张品种、规格、生产厂家和质量等级确定之后,还要注意在出版印刷过程中最好使用一个厂家在同一时期生产的产品来印制同一本书。否则,由于不同厂家在不同时期生产的同一品种的纸张色泽往往有较大差别,将会使印制的书籍发生“夹芯”的现象。

三、按纸的材质分书的演变过程

纸,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

1.商周及以前: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一直到商周时期。

2.春秋至秦:采用的是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

3.西汉时期: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

4.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质地细腻的”蔡侯纸“。至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纸质尤佳,世称"左伯纸",其中尤以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为上。

5.魏晋时期: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

6.隋唐时期: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扩大,名纸迭出,如益州的黄白麻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大模纸,蒲州的薄白纸,宣州的宣纸,硬黄纸,韶州的竹笺,临川的滑薄纸。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栈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韧皮纤维作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

五代至宋: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

7.元朝时期: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

8.明清时期: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笺,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云龙考蜡笺,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银画出各种图案。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四、书是什么做成的

1、现在的书都是排版印刷装订成册。

2、一、夏商前是甲骨文,写在乌龟壳上的,主要是讣告。商周时期是金文,刻在铜鼎上的。到了东周末年就有竹简了,比较贵重的是帛书,还有写在羊皮、牛皮等皮革制品上的,东汉就发明了造纸术。现在的书都是写在纸上的。

声明: 本文由电商资源网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