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惠州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1.惠州补天穿:正月二十,是惠州的补天穿节。这一天,人们在大门两旁挂起蒜菜,然后做树铺粄,放置露天祭拜上苍后,又将部分薄饼扔到屋顶,剩余的家人聚而食之,谓之“补天”。补天穿的煎饼,把糯米粉加水调匀,在铁锅上做成煎饼状,越大越好,越大就越能补天。然后在煎饼上抹上花生、芝麻、白糖做成的甜馅料,也可抹上肉丝、虾米、萝卜丝、葱、蒜等咸馅,卷起来吃,就象卷起的床铺,故惠州话又称之为“树铺卷”。甜馅的树铺粄吃起来软糯香甜,咸馅的树铺粄吃起来糯而不腻,还带着萝卜的清香。
2.阿嫲叫:阿嬷叫为惠州传统风味小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惠州密集的老城区小巷口,常见简单的炉灶支起油锅,以白萝卜丝、虾米、肉粒,和以调好味料的面粉浆,用小网篓舀放进沸油锅中慢火煎炸,成小碗状,外酥内软,有萝卜的清香而不油腻,喷香可口。相传这种风味的起名与老太太有关,惠州人称祖母为“阿嬷”。当年,惠州刚出现阿嬷叫时,油炸香味浓郁,连掉光牙齿的老太太也被香味吸引过来,因此便起名“阿嬷叫”。
3.艾粄(角):“过冬食粉果”,粉果即艾角,这是惠州特有的过冬习俗,民间俗话称为“角仔”。制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制作“艾”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开水煮后用竹筲箕背擦磨成绒状,制成食用艾。之后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咸、甜各料做馅包成角状。惠州过冬食用的艾角多采用咸料,传统用料多为萝卜丝、猪油渣、虾头、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
4.萝卜粄:是流行于惠阳地区的一种客家小吃,是冬至的必吃的应节小吃。以萝卜丝作为主馅,辅以虾米、肉末等材料,以糯米包裹,通过水煮或油煎等形式煮熟,使得鲜甜的萝卜与其他馅料相互渗透,口感甚佳。
5.龙门炒米饼:于400多年前的明代,惠州龙门人就有除夕前打米饼的习俗。每到年底,家家户户开始打米饼。米饼,一方面是手信,另一方面也是干粮。上山下田的乡民,带上几个米饼,兑着冷水就可充饥保暖。春节期间,当地人就带着炒米饼走亲访友。它承载着龙门人对“礼”的重视。
6.糍粑:惠州人又叫糍粄、捏糍、逆糍,是惠州乡下人与城里人都喜欢吃的一种茶果。用糯米包裹着花生末、白糖、芝麻的白色糍粑,一个个圆滚滚,软黏可口,韧劲十足。
7.博罗酥糖:是博罗的一种传统美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博罗酥糖风头强劲,曾经风靡粤港澳。如今的博罗酥糖,以当地产的黑白芝麻为主要原料,以麦芽糖、白沙糖、面粉等做配料,用传统的加工工艺精制而成。
8.敛糕:惠州话读作“敛校”,是传统风俗礼仪中的专用食品。惠州风俗,喜事要蒸红敛糕,丧事蒸白敛糕;出生满月,外婆要蒸红敛祝贺;新婚回门,外家要蒸红敛糕作为回礼。此外年节的“观音做会”,也要蒸敛糕。敛糕一般用四分糯米,六分粘米,混合后用水调匀,加上糕种,而后制成饼状蒸熟。红敛糕是米粉用水调匀时另加了花红粉,使敛糕呈红色。
9.长滩粉:龙门长滩粉选用优质大米作原料,用山泉水加工而成,有些像河粉。晒干后的长滩粉粉丝透明,有一种新米的芳香味,爽滑可口,韧度适中,易熟不易糊不易断,蒸、煮、炒皆可。
10.大笼糍:龙门的大笼糍是年糕的一种,通常除夕前几天做,开笼一般在新年农历正月初二。用于送礼的大笼糍,形状越标准,厚度越厚,越能代表送礼者对主人家的尊重。在一个大锅中把加入碱沙水的糯米粉和好,装入已铺好芭蕉叶的糍笼内按平,上锅蒸两小时以上。大笼糍出锅后用刀切分为8、10或12块。吃时将大笼糍切片,蒸煮后蘸糖水吃。或者切片后煎煮并加盐油等调味料吃。
11.眉豆粄:是惠州地区清明拜祭祖先、缅怀先人的主要祭品,已有300多年历史。它的皮选用水磨纯糯米粉,以眉豆和白糖做馅,其形状像发芽的种子,寓意万物生长、开枝散叶、平安大吉,趁热吃甜蜜缠绵,伴有蕉叶的清香,吃过口齿留香。
12.发糕:在惠州,寿诞、出生,婚嫁诸俗中对之颇有讲究。一般是将大发糕切成小块、或作为贺客诸亲的回礼,或分发邻里乡亲,今城中居民在近郊农民仍甚讲究。制作发糕一般使用纯粘米,加糖、发粉或糕种,用大盛器蒸成巨大规模,蒸好的糕点如发得很大,尤令主人欣慰。
13.红团:在仲恺潼湖镇,红团有300多年历史,从前是在每年重阳节,以及逢结婚、孩子满月等重大喜庆活动时才做的。红团不但是祭祀供品,而且还是馈赠的礼品。贺喜的亲戚朋友离开时,主人家都要馈赠红团一双或两双以示感谢,受礼者亦视此为吉物。
14.碌堆:龙门的碌堆外表看起来如市民常见的油炸食品煎堆,但比煎堆大很多,和孩子们玩的小皮球一般大小。永汉碌堆又被叫做“煎堆”,是当地客家人在春节用于祭祀或送礼的传统食品。其来源可追溯到明清时期,按照永汉镇传统风俗,从前正月十九永汉家家户户都要做这种碌堆。
15.客家姜糖:客家姜糖是用生姜提炼姜汁和红糖混合制成。由于姜有去湿祛寒的作用,还可以减轻口干舌燥时人口中的苦涩味道,因此特别适合南方潮湿气候下,以及北方多雨季节时食用。
二、惠州有哪些特色小吃
1、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有1700多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在惠州一带繁衍生息。到惠州一趟,惠州有哪些特色小吃呢?
2、淡水酥丸淡水酥丸是惠阳客家传统风味名菜,以裕华长富酒楼和康惠酒楼的黄金酥丸为代表。酥丸即炸过的大肉丸,肉爽带汁,清香淡雅,既酥香松软,又鲜美浓郁。
3、东江鱼丸东江大鱼丸,此品制法特殊。一般鱼丸,大都要加入蛋清或淀粉,以收敛水分和增加鱼肉的凝结性。但这样作的鱼丸体重,入水即沉,爽而不滑;东江鱼丸不加淀粉或蛋清,反而加清水,作得又特别大个。显得特别身轻,入水即浮,洁白圆润,煮熟后,分外嫩滑爽口。
4、龙门米粉选用优质的黄粘米作原料,用优质的山泉水和合加工精制而成,粉丝透明,幼滑、爽口,不易断,用沸水泡片刻,加入调味品即可食用。作主食老少皆宜,作早餐更是干吃或配上上汤均可,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是不可多得的特产。
5、东江盐_鸡是广东惠州的特色小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主料是项鸡,主要烹饪工艺是盐_。盐_鸡制法独特,味香浓郁,皮爽肉滑,以沙姜油盐佐食,风味极佳。色泽微黄,皮脆肉嫩,骨肉鲜香,风味诱人,是宴会上常用的佳肴。
6、艾角是广东惠州的特色小吃,是惠州特有的过冬习俗。民间俗话称为“角仔”。制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开水煮后用刀剁烂,制成食用艾。之后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豆蓉;花生、白糖和蛋丝分别制作成咸、甜各料做馅包成角状。吃起来软糯可口。
三、惠州必买的十大特产零食
惠州的十大特产零食是:红泥花生、艾粄、阿嬷叫、萝卜糕、芋头糕、龙门米饼、龙眼干、荔枝干、老婆饼、番薯干。
红泥花生是把花生带壳在红稀泥里搅和后烘烤而成的。做法有点类似杭州叫化鸡。成品花生壳上紧紧地裹着一层红泥,花生皮色泽红艳,入口酥、脆、香,油脂味很淡的口感,剥皮放嘴里嘎嘣一声,嚼上几口基本就成花生面儿了,溢出满口的花生香味。
是每个惠州人记忆中都不可抹去的味道,它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是惠州最独特的小吃之一。
阿嬷叫是一种以白萝卜丝、虾米、肉粒和已调好味料的面粉浆,用小网篓舀放进沸油锅中慢火煎炸,成小碗状,外酥内软,好吃的阿嬷叫外酥内软,有萝卜的清香而不油腻。用小网篓舀放进沸油锅中慢火煎炸的小吃。
是一种以糯米粉、艾叶、炒花生米等为原料的美食。用艾草做成的艾粄,好吃又充饥。那味道清香中带点苦味,苦中又含甘甜,令人回味无穷。
又称龙门年饼,以优质大米、精选花生为主要原料,盐、糖为辅作佐料,精制而成,以“皮薄馅多,爽脆可口,咸淡适中,清香宜人”的特点赢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2015年2月,龙门米饼制作技艺入选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惠州又一著名糕点,用香芋、粘米粉为原料,加入腊味调味增香,蒸制而成。入口扎实,咀嚼后芋丝绵软,浓香可口,风味独特。